4008838865

探访地图上找不到的贫困山村:广西巴马弄结屯

发布日期 : 2017-03-10
信息来源 : 

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有一个叫东山乡的地方;在东山乡里,有一个鲜为人知、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弄结屯。打开百度,搜寻不到任何有关这个小山村的信息,而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初识巴马



2016年1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安信业综合部与广西巴马春雨公益协会建立了联系,共同发起了“广西巴马贫困山区暖冬计划”。这次计划的目的,是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顺利度过寒冷的冬季,凤凰乡弄结屯就是此行的第一站。


冬至刚过,正是最冷的时节。我们赶制了几百件羽绒服一路西下,直奔广西巴马。

从深圳乘高铁再辗转大巴,12个小时后,我们站在夜幕中的凤凰乡车站。前来迎接的当地志愿者说,再往里走,手机就没有信号了。匆忙给总部的同事报个平安,租了辆摩托,我们迎着寒风,瑟瑟发抖地上了山。


约莫1个小时的光景,颠簸的摩托停了下来。熄灭车灯,仅有的光亮也随之消失,月黑风高的夜里,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渐渐的,这个黑色的世界泛起淡淡光芒,抬头仰望,是浩瀚星海将四周笼罩在银色的光华中。

既然抵达了目的地,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本次要捐助的小学。这个破旧的小屋就是弄结屯唯一的学校,所有的窗户都没有玻璃,如同一排敞开的栅栏,任北风在小课室里呼啸着穿堂而过。


当晚,我们借宿在村民家里,这就是我们的落脚点。这个“房间”相当于“客厅 厨房”,当中这个火坑,是煮饭和围坐着吃饭的地方。


舟车劳顿,昏暗的灯光下,盯着房梁,听着风声,眼皮变得越来越沉重。不敢相信,这个极度贫困的村庄竟然就是素有“长寿之乡”美誉的巴马。



靠天吃饭




清晨醒来,阳光已经洒满大地。环顾四周,原来这里地处深山,被群峰环抱,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


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大半个弄结屯,年轻人为了改善生计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的几十户人家,全是留守老人与儿童


吃过早饭(一个烤红薯),发现村民在往自家的蓄水桶里灌水。不禁疑惑,这种有异味的脏水为什么还要存储起来?村民不好意思地说,这是他们的饮用水......原来,山区里没有水源,大家都是“靠天喝水”,村口有一个大石槽,是收集雨水用的,也是所有村民的公共水源。


除了靠天喝水,村民们也只能靠天吃饭,四处都是喀斯特地貌的山石,除了耐旱的玉米和红薯,其他农作物在这里都难以生长。


这位正在绑玉米的大娘,整理着一家五口的口粮。她把绑好的玉米挂上房梁,保持干燥可以延长储存的时间。这一屋子的玉米,是支撑全家到下一季玉米收成的保障。


剥开一颗玉米,色泽红润、颗粒饱满,沉甸甸的。其实,这种玉米被称为胶质玉米,因组织致密、淀粉含量低而不易粉粹,口感又干又硬。



大山的天使



不知不觉,再次走到了小学校,一个小女孩蹲在墙角等待老师来开门,天气寒冷,小姑娘被冻得直流鼻涕。

这个穿着蓝色雨靴的男孩,家人怕他脚冻伤了,把碎棉布塞进雨靴里,充当一双保暖棉靴。


日子虽然异常艰苦,但孩子们却有着和城里儿童一样的天真笑容,他们的笑脸像一朵朵盛开的小花。


更多的小朋友发现了我们这些从“外面”来的人,大家聚在镜头前做鬼脸,那淘气的样子,是最可爱的天使。

开始上课了,图中这位老师,就是我们一直提到的“志愿者”和“村民”——罗清华老师。罗老师18岁南下东莞打工,一走就是15年,这些年,他身在城里心系家乡,最终放弃了城市的优越,决定回家支教。他立志要让弄结屯的孩子们能读书,多读书,走出贫困。


走出去容易,走回来难。罗老师一家一户地走访,告诉家长上学的重要性,通过不断沟通,学生从最初的六七个,增加到现在的四十多个。多年来,罗老师一直义务教学,从没收过学费。

附近几个屯的孩子都喜欢来这里上课,从三四岁的小孩子,到七八岁的大孩子,罗老师把他们都安排在一起。几年来,不求回报、风雨不改,只因有颗炽热的心,令人肃然起敬!

不愿过多打扰,悄悄来到门外,透过生锈的铁栅栏,能看到对面的“敞风窗”,两边的寒风对流,发出呜呜的声响。

每上完一节课,罗老师就会带领孩子们在空地上做操,为的是在温暖的阳光下暖和起来。远远地,听见大家在唱一首当地的儿歌。


上午的课程结束了,孩子们三五成群的回家吃饭,离家远的跟着住得近的孩子一起回家吃。天寒地冻,大家围坐在煮饭的火坑旁一起烤火。


由于长期没水洗脸洗手,孩子们小手和小脸上都布满了泥土,稚嫩的皮肤早已变得粗糙干裂。


虽然年纪还小,但必须得帮着家里干活儿。这原始的工具,是捣玉米用的。瞧,孩子们把劳动当成乐趣,像玩儿跷跷板一样,就做好了玉米糁。

开饭,今天的午饭是玉米粥,实际上,今天的晚饭也是玉米粥,一日三餐,几乎每一顿,都是玉米粥。主人热情地给我们盛上满满一碗,看卖相不错,吃下一口,牙齿咯吱作响。由于制作工具简陋,玉米糁里混进不少沙砾。



相聚弄结屯




下午,我们盼来了从南宁三个分公司赶来的小伙伴,这里有必要一一进行介绍,他们分别是:西乡塘分公司的赵莉(前),江南分公司的梁家敏(中),南宁分公司的覃祺(后)。三位伙伴经过5个小时的巴士颠簸,终于抵达县城,把第一批羽绒服背上了山。


一路上,领队在前方开路,不断拔除杂草。大家都奇怪,为什么要拔掉它?原来,这叫豁麻草,长着细密的蜇毛,只要皮肤碰到它,就会引起烧痛溃烂。弄结屯附近的山上,长满了这样的“毒草”。


几经辛苦,伙伴们终于来到了学校。走进教室,小朋友们睁大了眼睛,充满了新奇。罗老师临时为我们安排了一堂语文课,三位小伙伴兴奋地过了一把支教瘾。


课后,和孩子们一起做小时候玩儿的小火车游戏,大朋友、小朋友都玩儿得很开心!


游戏过后,换上暖和漂亮的新衣,孩子们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欢呼雀跃。从来没有穿过新衣,从来没有收过礼物,大家都充满了惊奇。

说再见的时候就要到了,回到教室,给大家拍一张合影。不再怕冷的孩子们,这次欢呼雀跃起来,高高举起小手,耶! 再见了,大山里的小天使,希望你们每一天都快乐成长!



把心留下




行程结束了,但巴马弄结屯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记忆。翻看两个月前的照片,这位老奶奶已经103岁了,但依然精神矍铄、身板硬朗,伙伴们都忍不住要跟她“茄子”一下。



这位身手矫健的老大爷,是一位老红军。他爬上高高的大树,摘树叶喂猪。


闲暇之时,村里的妇女都喜欢抽这样的烟枪。这一习俗源自村里一个古老的故事,抽烟枪,已成为当地忠贞精神的象征。



这两位小可爱,第一次看我们的镜头,还有些羞涩,但是你笑起来的样子,真的很可爱。


这个大眼睛的小宝贝穿着一件企鹅服,你穿这件衣服,又帅气又呆萌!


喜欢你的新衣服吗?有没有听懂今天的语文课?希望你能学到好多知识,将来给我们写信。

临别前,这位老大爷穿一身瑶族服饰,坐在山头上吹唢呐。得知我们要走了,他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送行。


除了弄结屯小学,我们还走访了巴马所略乡平六小学、东山乡三联小学、那乡响屯小学、那乡乡祥兰小学等11所学校。每到一处,都得到老师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你们的微笑,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让我们用一个特别的方式,告别此次巴马之行。在玉米摆成的中安logo前,与小朋友们一起合影。随着镜头的咔擦声,我们把心,留在了这里。



此次“广西巴马贫困山区暖冬计划”

中安信业共走访了巴马地区11所学校

为300多位留守儿童送去羽绒服和围巾

为200多位贫困家庭送去御寒的冬被

回馈社会的道路上

我们向爱而行

未来,让我们一起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