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838865

从小额信贷到普惠金融 上

发布日期 : 2014-08-08
信息来源 :  上海金融报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表示,中国小额信贷发展得不如一些其他国家好,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一套明确的、可以有效实施的、能推动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以及相配套的监管制度。那么,“小额信贷”究竟该作何定义?对其的监管有何不足之处?国外有何经验可资借鉴?

上述问题的答案,尽在第四届亚洲微型金融论坛(AMF)参会嘉宾的脑中和嘴上,但更需要未来的每一位亲历者亲手给出。

中国小额信贷仍处起步阶段

随着服务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小额信贷的概念已经从最初的“小额信贷”,变成“微型金融”,再到现在的“普惠金融”。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指出:“最初,小额信贷是给穷人提供信贷服务。后来发现,信贷服务难以有效解决贫困问题。事实上,穷人不仅需要信贷,还需要储蓄、保险、支付等业务,因此,小额信贷演变为微型金融,即针对贫困人口的各种金融服务。现在又发展到普惠金融,不仅针对最贫困的人口,贫困人口并不完全独立,而是跟其他信贷市场相关。贫困人口也会发展壮大,需要金融机构围绕着低端市场提供一整套金融服务,包括产业链金融。普惠金融实际上把小额信贷扩大到更广阔的领域,覆盖面更大了。宗旨还是:要向低端市场进行渗透。但在渗透过程中,不仅为穷人服务,也为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帮助它们成长壮大。”

从国外经验来看,小额信贷到微型金融、普惠金融,反映了对金融服务理解的不断进步,三者都是提供金融服务的有用工具,近年来,虽然微型金融机构蓬勃增长,但其实不能满足全部需求,小微借款主体不只需要信贷,还需要其他服务,如所罗门群岛农民,很多人拿到信贷也很难维持可持续发展,因为他们面临种植的产品缺乏销售渠道等难题。很多人并没有享受全面信贷的好处,如有些移民想要汇款到太平洋地区,汇款金融服务就是他们的需要。葬礼费用也可能是家庭非常大的负担,他们需要保险服务。

印度格莱珉资本首席执行官罗伊斯顿(Royston)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贷款市场利率的变化、微型金融机构自身发展隐藏的危机、微型金融机构能为社会最底层带来怎样的服务、微型金融机构是否只能通过盈利才能实现发展的目标、微型金融机构的社会层面认可度如何,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在更多层次上向社会提供金融服务。如果微型金融行业的这些方面的优势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彰显,就会获得更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因此,从微型金融过渡到普惠金融之路漫长。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表示,目前在中国主要存在两类小额信贷机构。一类是由纯商业资本发起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以中、小、微企业或城市白领精英阶层为主要服务目标,平均单笔贷款额度超过100万元,被称之为商业小额信贷机构。另一类是以NGO形式存在的小额信贷机构,也包括一些由NGO转型或发起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这些机构以农村或城镇的贫困群体为服务目标,平均单笔贷款不超过10万元,被称之为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

“此外,在中国不少的大型传统商业银行也号称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或小微金融业务,最高单笔贷款可达到2000万元。另外,最近几年势头很猛的互联网金融P2P也被纳入中国小额信贷的行业范畴。”段应碧表示,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在中国关于小额信贷的定义与国际范畴的小额信贷定义是有很大差别的。

白澄宇也指出,中国的小额信贷与国际不接轨,“国际上小额信贷仅为当地人均GDP的3—4倍。”

不接轨不只体现在贷款额度上,还包括信贷理念。“国内大部分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做的是"中小企业贷款",并不是小额信贷。很多贷款还是依靠传统的抵押手段,这跟小额信贷的理念是不一致的。更别说社会责任了。”白澄宇说。

白澄宇认为,在国际小额信贷话语体系内,中国的小额信贷近几年虽然发展很快,但还在起步阶段。


小额信贷发展空间巨大


段应碧指出,中国目前对于小额信贷行业的定义不清,导致政府部门对于小额信贷的扶持和监管政策不明朗、不统一,使整个小额信贷行业处于浑沌发展状态。他认为,各类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都有存在的必要和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同的市场需求主体有不同的生产生活特点,需要有相应不同的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

“受中国金融准入和监管政策的影响,低端的金融服务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段应碧指出,相对于中国一亿多贫困农户来说,光有一个中和农信是不够的,应该研究如何鼓励和推动更多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出现和发展。

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孙天琦指出,就普惠金融的目标客户—小微企业而言,无论是从自身多样性的角度,还是从政府或金融机构的角度看,小微企业发展都面临很多问题。

首先,小微企业自己有一定的弱点,技术含量不够高,收益和绩效不够稳定,缺乏能够获得信贷评分的资本,信贷记录不全、不充分,抗风险能力比较有限。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进行信贷资质评估并贷款,确实有困难。很多小微企业可以按自己喜好编制财务报告,让人很难辨别真伪。孙天琦介绍道,央行金融消费保护局建立了一个数据库,该数据库显示,很多小微企业主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也缺乏学习资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了解如何向金融机构获取服务和资金。而且,小微企业会更多地寻求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很难获取新的融资渠道,比如通过非实体资产的担保进行融资。

“在最近几年中,对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已经有了提升,但仍存在问题,如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了。一个原因是小微企业盈利比较低,而银行审批权限有限,特别是在村镇一级。有些银行采用统一的、没有灵活性的贷款标准,但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很难达到这一标准。商业银行没有很多权限来审批小微企业贷款,这与贷款客户经理业绩挂钩。所以,我们在制度上给予的支持还不够。”孙天琦说。

还有一些小微企业的抱怨非常典型:小企业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当它需要在春节前向农民工付工资的时候,拿不出钱来。另一个例子是:在季末时的转账汇款很难及时到账,这会影响小微企业合同的签订,甚至使小微企业失去订单。

白澄宇指出,商业可持续性是小额信贷机构的国际性难题,因为很多小额信贷机构最初都是非政府组织,靠国际组织或政府资助才得以创立。“除了监管制度允许投资以外,还有其他辅助措施,譬如专门从事小额信贷的社会投资基金。这些投资基金有社会责任,不只想赚钱,也希望帮助社会低端人士获得金融服务。”白澄宇说:“国内缺少这样的氛围,有监管制度的问题,也是因为缺少有社会责任的投资者,大家都唯利是图。宁夏惠民小贷公司想增资扩股,但很难找到投资者,因为投资者认为该公司业务利润低。


作者:周轩千 陈健

图片来源于网络